影像檔案擁有權者/紀錄者:環境法律人協會
影像檔名:20171012西港成大文資講座─曾吉賢訪談
紀錄時間::2017/10/12 地點:台南成功大學文資講座
影像內容:
Q:老師請闡述一下你對西港這個案件的文資理解嗎?
應該是這麼說,西港這個案件基本上,糖鐵所扮演的角色,我認為是另外一種看待糖業鐵路資產的標準,對於一個已經是不完整的鐵道脈絡,它曾經是運輸糖業跟糖業連結的道路,它成為一部分文化景觀也好,它也是曾經西港在地很重要的工業遺址也好,公部門怎麼樣對待它,我們從這邊看公部門怎麼對待這些,它認為重要還是不重要,它會把它否決掉,否決的理由是甚麼,那支持它保留下來的是甚麼,我把它當作支持的標準。
過去我們對待這些糖業遺址,工業遺址的時候,基本上還是用物件的完整跟年代來,看待它應不應該被保存,當地鐵路跟當地人民有互相依存關係,它後面的捲動,,西港青年捲動,後續想保存它的,後續帶來的,更多能量這些事情,基本上應該一起看待這鐵路資產,應不應該被保留,諸多元素之一,不能再用單一物件的完整或是它服務古蹟的標準,文化景觀等等標準來看待它,我會在乎這個案例是因為過去以來台糖把這些文化資產當成它自己來經營,一旦今天在民間被發現了,而且當地青年想要保存它,所以我就想了解文化部門態度是如何?當然過程當中我會盡量去協助,盡量去提供甚至去梳理一些關於糖鐵的歷史文獻,關於對它的描述。
Q:就比較近程的目標來說,從演講也聽到許多西港目前文資提報的情況,老師會認為未來他們怎麼去做?
我還是認為西港旗站不是只有一個建築物,它有人在裡面參與,特別是西港人,西港人在裡面空間特別勞動經驗是甚麼,西港當時站長是誰,應該要慢慢把這些人找出來,做口述歷史,更豐富這場域不只是我這幾個人認為,它是重要的場域
而是有一些生命經驗跟勞動經驗,伴隨著整個社會發展很重要的價值,我覺得更應該往這邊去推動,物件那種、理性的梳理、文獻的探討,很重要!慢慢要回到人身上。